《入菩萨行论》讲解(10) ?xml:namespace>
正文:十方一切正在安住之,圆满佛陀以及众菩萨,
所有具足无量大悲者,听我合掌恭敬之祈请:
讲解:自第二十七个偈句开始进入到第四支——忏悔支。一般来讲,我们所要忏悔的内容包括两类:一类是属于罪业,另一类叫做堕,或者叫过残。所谓的罪业,就是不管这个众生有没有受戒,只要做了比如杀生、偷盗等事情就一定有过失的。所谓的过残或者堕,就是如果你受过这样的戒,你违犯了戒律就有过失;如果你没受过戒而做出这样行为的话,就不算是过失。相对应地,忏悔清净的方式也不一样:如果是犯了第一类罪业的话,要通过“四力对治”的方式进行忏悔清净;如果是犯了第二类的话,就要按照一定的仪轨去进行忏悔还净。
从这个偈句开始,就进入了“四力对治”忏悔罪障的过程。首先是要对自己过去所犯过的所有罪过,发起真诚的悔恨之心,身体非常恭敬,做合掌姿势;口中再对于佛法僧进行非常坦诚地告白;然后进行忏悔。不管是自己能够想起来的,还是想不起来的,都要进行忏悔。
正文:从那无始轮回之以来,此生以及其他一切生,
我所未能察觉之罪障,以及教人犯罪之罪障,
或因愚痴混乱所控制,随喜他人恶业之罪障,
而今真实明白其罪性,心意坚决尊前诚忏悔,
讲解:紧接着第二十八、二十九个偈句是讲具体忏悔的作为: 在这个无始轮回之中,我自己此生所犯的各种各样的罪业,以及我一切的前生所犯的各种各样的罪业,这些罪业有三种情况:我不知道的,或者没有察觉到的,或者我当时不以为它是罪业的;我让别人去做或者教唆别人去做那些不好的事情的(这种方式下我所获得的罪业与我自己去做是一样的);我在愚痴的控制之下,随喜了他人所做的恶业的(我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有罪的)。
举例说明这三种情况:比如我自己杀了人;或者我教唆别人杀了人;或者我自己既没有杀也没有教唆别人杀,但是在看到一个人杀了另外一个人之后我产生了“杀得好”这样的随喜心。这三种情况下,我自己获得的罪业是同样的。
以前我并不懂得这些全是罪业,现在我明白了这些并不好,它完全都是不善之法、都是罪业,所以我就要在佛菩萨面前内心非常坚定坚决地(并非仅仅口头上、言语上的)忏悔一切的罪业。
何为无始轮回?无始就是找不到开始。对于三有轮回,我们想要找到一个开始的点的话,非常难,根本就找不到。如果从胜义谛上来说,轮回无生,所以无始;如果从世俗谛上来讲,这个轮回是出现了,但是要找到轮回开始的话,实在是非常的困难,就好像我们要找梦境的开始一样,到底是我们刚入睡的时候是梦境的开始呢,还是说睡眠中的某个什么时候?其实我们始终是找不到这个开始的。
同样的道理,就好像睡梦一样的三有轮回,我们也根本找不到它的开始,所以就叫做无始轮回。
作为佛教徒来讲,很容易犯随喜他人恶业的事情。比如在阿富汗,有人曾经毁灭了两个大佛的佛像,对于佛教徒来讲,都觉得这件事情非常不好。后来美国因故出兵阿富汗,当时很多人尤其是佛教徒,在心里就产生了“打得好!”等等的想法,随喜恶业的罪行也就这样产生了。
正文:所有我对一切正三宝,父母上师或者凡夫前,
因为烦恼把我所左右,施加身口意之诸伤害,
种种过失造成之影响,如此非常难堪之罪障,
身负重罪痛苦下劣我,今在一切导师前忏悔,
在我一切罪业未净前,极有可能我提前死去,
因此为了确切脱罪障,我当迅捷皈依并忏悔。
讲解:第三十个偈句是说,在烦恼控制下,我在功德田——三宝跟前所做的所有身语意的伤害;在烦恼控制下,我在利乐田——父母跟前所做的所有身语意的伤害;在烦恼控制下,我在资粮田——上师跟前所做的所有身语意的伤害,上述这种种的伤害,就好像是一个器物上有了污垢一样,就好像是铁生了锈一样,这个污垢、这个锈(我的罪业)如果不除掉的话,将来一定会有不好的结果。比如说,我会进入到恶趣,在恶趣遭受到更加难以忍受的痛苦。所以,我在心中要对我过去所做的,对于任何一个于三宝、父母、上师身上所发生的所有的身语意的伤害,全都要进行忏悔。
虽然明白了忏悔是应该的,但是如果认为不用那么着急,可以明天再做忏悔;或者明年做忏悔、十年后做忏悔也都可以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很有可能在我的罪业还没有彻底干净之前,我自己就会死掉,那这些还没有彻底清净的罪业可能就会把我引导到恶趣中去,我自己就会在恶趣遭受更多的痛苦,对于这样的痛苦,我自己就会非常地怖畏。所以,我现在一定要把这些罪业尽快地处理干净、摆脱干净。为此,我就要尽快地皈依,尽快地在佛法僧跟前彻底忏悔我这一切的罪业。
正文:对于死亡根本难把握,已做未做事情难停留,
病与不病世间之一切,突然之间舍命也未知。
死亡之时将抛舍一切,如我不明如此之常识,
为了亲疏不同人利益,做出种种不同之罪业,
非友非亲之人都会逝,疼爱亲友之人也会逝,
就连自己一定也会逝,所有一切事物都会逝,
一切行为都如梦中事,不论自己会遇任何事,
终将成为逝去怀念事,逝去一切终不会再见。
讲解:第三十三个偈句说,众生对于死亡是根本没办法把握的。比如自己要盖房子,不管这个房子盖没盖完,当死亡来临时,死主阎罗不会因为你的房子还没有盖完就不让你死,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只要你的死时到来,一定会死的。
同理,你对之前的罪业虽然做了忏悔,但还有一些罪业没有忏悔完,不会因为你有一些罪业还没来得及忏悔,死主阎罗就等着你忏悔完了再让你死,这种事情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当身体生病或者未病,也不会因为病与未病的这种差别,死主阎罗就会给你一个让你死亡有所推迟的机会,这也是不可能的。
总之,不管任何的情况,只要死时到来,突然之间你就要舍弃此生,就好像一阵风把灯吹灭了一样。所以,我们对于死亡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定见,完全都是未知的。
第三十四和三十五个偈句讲的是,在死亡到来的时候,所有一切的亲朋好友,所有一切的财宝,所有一切的享用,就连自己的身体,也都要全部抛舍掉。所有人都要死去,并且全都要独自面对来生。
之前,由于不懂这个道理,对于亲友,我们会因为太爱的原因,而造出各种各样的业;对于怨敌,我们会因为嗔恨的缘故,而造出各种各样的业。但是不管我做出什么样的业,哪怕是自己的敌人,我不去伤害他,他自己最终也是要逝去的;对于亲友,哪怕我不去太爱他,不给他很多庇护,他最终也是要逝去的;包括造了很多罪业的我自己,也一定是要逝去的。所有的一切,包括亲友、怨敌、自己,包括财宝、享用等等,这一切事物都是要消逝的,根本没有一个会留下来。
第三十六个偈句,就好像,一个人在比较长的梦境中间所感受到的各种各样的安乐或者各种各样的痛苦,当他醒来的时候,他只会有“原来我在梦中有着这样的安乐感受或者痛苦感受”的这么一个印象,除此之外,根本没有其他任何的实际意义。
同样的道理,众生在存活期间,我们深爱我们的亲友,我们憎恨我们的怨敌,我们去追求各种各样的享用,如果把今天作为一个界限,今天之前或者今天上午之前所有的一切,现在留给我们的只有一些忆念或者一些想法,根本没有真实存在的了。
比如说,我昨天开始讲解《入行论》,今天会说:“我昨天开讲了《入行论》”,但昨天那个内容再也不可能回来了。等到未来有一天,我们讲完《入行论》的时候,也只会有“《入行论》讲完了”的一个印象、一个忆念,此外什么都没有。
再如,我们刚才中间休息的时候,休息之前我所讲的一切,也全都是如此,全都过去了,只留下了一点印象而已,只留下了这样一个忆念而已。
所以说,除了在当下刹那有一点享用之外,其实根本都是没有的。同样的道理,这个刹那过去之后,也就只留下一点印象了,逝去的一切终究不会再相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