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仁波切彭措郎加慈悲开示:《入菩萨行论》讲解(104)
发布时间:2021-06-21 点击数:4117
《入菩萨行论》讲解(104)
正文:如他出现任何不如意,我会常时欢喜一旁看,
还让大家都来笑话他,互相还要不断贬低他。”
讲解:第一百五十个偈句。如果对方出现任何不应该做的事情,比如犯戒、生病等等,因为我跟他有争斗、攀比之心,所以,我会在旁边一直欢喜地看着,而且把他的过失或不如意宣扬出去,使他成为别人笑话的对象。与更多的人一起说话时,我们也都会一直在谈论贬低他的话。
至此偈句,在遇到与自己相类似的人时,修攀比心的内容就结束了。
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紧接着还要再想“攀比心的过失如此之大”,要把我们的攀比心真正地舍弃掉,让我们的心真正地没有了攀比。
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紧接着还要再想“攀比心的过失如此之大”,要把我们的攀比心真正地舍弃掉,让我们的心真正地没有了攀比。
正文:“对于如此一般之凡夫,据说也要和我来比赛?
比比听闻广博或通达,比比相貌种姓和资财?
上述种种大家都明了,听到我所具有之功德,
身毛耸动令我很开心,自己将会时时都喜乐。
不论他有多少之所得,只要他在为我做工作,
我只给他维持生活物,其他全凭我力而攫取,
常常要他安乐在衰退,常常给他增加点伤害。”
此心在那轮回的中间,给我伤害成千上百倍。
讲解:从第一百五十一个偈句开始讲,碰到比我们厉害、比我们高的这些人,我们要转换修行的方式,就是把我们放在比我们高的这个人的位置上,把他放在比较低的人的位置上,然后通过对方的我慢之心,来打消我们遇到比我们高的人时所产生的不好的心态。
具体的修行是这样的,比如我们站在比较高的位置上反过头来看原本的自己:像这样非常普通的凡夫,他竟然也要和我来比赛?!在听闻方面他根本没法跟我比,因为我的听闻比他多;智慧方面他也没法与我比,因为我的智慧比他高;在姿色、种姓、财物等各个方面,他完全都没有办法与我进行相比。
第一百五十二个偈句。对于普通凡夫来讲,我完全跟他不一样,我比他要厉害、要高很多,这些情况全都是明了的。当大家听到我所具有的功德的时候,他们的身心全都是非常的欢喜,我自己也会因此而感到非常的欢喜,时时都在欢喜。
第一百五十三个偈句。对于如此下劣的普通众生,我才不管他有没有多少财物所得,只要他在给我干活,把活干好了,我也就给他一点点维持生活的报酬就行了,我根本不会给他更多的东西!
第一百五十三个偈句。对于如此下劣的普通众生,我才不管他有没有多少财物所得,只要他在给我干活,把活干好了,我也就给他一点点维持生活的报酬就行了,我根本不会给他更多的东西!
意指:如果他不给我好好干活的话,我连维持生活的东西也都不会给他的!
第一百五十四偈句前两句讲的是,对于这样一个下劣者,我要让他的安乐变得越来越少,我要让他的伤害或痛苦越来越多,比如让他给我工作等等。
本偈句后两句就开始讲我慢心的过失,因为我慢心的存在,就会在轮回里遭受成百上千倍各种各样的伤害!所以,我慢心是要放弃掉的。
本偈句后两句就开始讲我慢心的过失,因为我慢心的存在,就会在轮回里遭受成百上千倍各种各样的伤害!所以,我慢心是要放弃掉的。
综上所述,有三种交换的对境:比如当我们遇到下劣对境的时候,会有我慢心,通过交换修嫉妒心,把我们的我慢心打消掉;当遇到平等对境的时候,通过修行对方的攀比心把我们自己的攀比心打消掉;当遇到比我们高的对境时,通过修行对方的我慢心把我们自己的嫉妒心打消掉。
具体再简单描述一下。
具体再简单描述一下。
比如,当我们遇到比我们下劣的对境的时候,把我们放在下劣的位置上,把他放在我们的位置上,然后站在他的立场上来修行嫉妒心。通过修行嫉妒心就会知道,处在下劣位置上的对方,他本身是比较痛苦的,他出现嫉妒心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知道了这个道理后,我们再对他生起我慢心就非常不应当、不合适了。
同样的道理,与跟我们平等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把我们交换到他生攀比心的位置上,反过来用他的攀比心来对待我们,这样就会知道他产生攀比心,其实是非常正常的;而他就会经受产生攀比心所带来的痛苦,那我们产生攀比心来对待他,就是非常不正当、不应当的。
第三个就是当遇到比我们高的、厉害的人的时候,把我们换到他的位置以后,通过他对我们产生的我慢心的修行得知,其实他产生我慢之心也是很正常、很苦的。通过如此修行,把我们自己面对比我们高的人时所产生的嫉妒心理给打消掉。
最终,就把我们目的上所要驱除的我慢、攀比和嫉妒心全都驱除掉了。
在修行方法上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恒常去这样做。当我们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也应该进行自他交换。
比如我们要说不好听的话之前,就要想“如果我说出去了,朋友心中会有怎样的反应”,把我们换到他的位置上思考。比如朋友在为我们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我们就换到他的位置上思维“如果我在做服务性的工作,他对我不太好的话会怎么样”。
比如我们要说不好听的话之前,就要想“如果我说出去了,朋友心中会有怎样的反应”,把我们换到他的位置上思考。比如朋友在为我们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我们就换到他的位置上思维“如果我在做服务性的工作,他对我不太好的话会怎么样”。
如此这样的思维,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未完待续)